为什么“娃哈哈事件”要由政府成立专班介入

Connor okx欧意 2025-07-21 4 0

为什么“娃哈哈事件”要由政府成立专班介入

为什么“娃哈哈事件”要由政府成立专班介入

2025年7月,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离世17个月后,其遗产纠纷不断发酵,涉及多层面的恩怨情仇不断曝光,称为“娃哈哈事件”亦不为过。杭州上城区财政局明确表示,已成立专班介入处理。

有观点认为,这一举措意味着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深层次制度性问题需由国资系统出台有针对性的细化制度才有望解决。

自诞生以来,娃哈哈集团的股权结构就比较复杂。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上城区财政局下属企业的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有股份46%,是名副其实的大股东;宗庆后生前持股29.4%(现由宗馥莉继承),为第二大股东;娃哈哈集团2000名员工通过员工持股会持有24.6%的股份,员工持股会理事长为杜建英。

在宗庆后时代,若将宗庆后和杜建英所代表的员工持股会持有的股份额度相加,则宗庆后即是娃哈哈集团实质上的第一大股东。

在这样的股权架构下,国资参股的娃哈哈集团大而不强。其总资产一度仅58亿元,2022年的净利润为1871万元。同期,“娃哈哈系”总资产却高达370亿元,净利润47亿元。娃哈哈集团的利润不足“娃哈哈系”的百分之一。

展开全文

“娃哈哈系”的体外公司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宗馥莉控制的宏胜系。其由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恒枫贸易控股,掌握着原料定价权。资料显示,2025年4月,娃哈哈集团旗下上海桶装水公司以每桶2.44元的价格,将产品卖给宏胜系旗下杭州迅尔诚通公司,后者再以每桶7.52元的市场价售出,每桶差价5.08元。2024年,娃哈哈集团部分经销商的合作主体已被转签至宏胜饮料下属公司,娃哈哈集团的两家主力销售公司——浙江娃哈哈食品饮料营销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也转让至宏胜旗下的子公司。

第二部分是宗庆后曾经投资的宏振系。其掌控着40余家实体公司,是娃哈哈集团实体产业的核心载体,现由宗馥莉接管。这些公司管理着娃哈哈集团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先将娃哈哈集团盈利的生产线以评估价的六折买入,其后对外转租,即通过“低买高租”取利。

第三部分是杜建英掌控的三捷系。其由18家公司组成,且中高层大多为持有娃哈哈集团股份的员工。在宗馥莉上台后,这些公司已被关闭。

可见,国资持股的娃哈哈集团如今已降为品牌授权方,几乎无其他利润来源。2025年2月,宗馥莉申请将娃哈哈集团所拥有的387件“娃哈哈”商标过户给自己控股的公司。若过户成功,娃哈哈集团须定期向宗馥莉支付品牌授权费。目前,这一行为已被国资大股东制止。

本次专班的介入,本质上就是国资股东对“壳公司化”趋势的紧急制动,也可能是娃哈哈集团的管理工作从“人治”走向“法治”的一个机遇。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在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分离的情况下,防止内部人控制是关键。

内部人控制(Insiders Control)的概念由日本学者青木昌彦提出,指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且两者利益不一致,导致经营者控制公司,造成股东利益受损。

“娃哈哈事件”为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在防范“内部人控制”这一问题上敲响了警钟。

评论